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A.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增加了。
B.这个先进集体就在深入开展的反不廉洁斗争中涌现出来了。
A句“生活水平”不能说增加了,应改为“提高了”,涌现指(人和事物)大量出现,而B句的主语仅仅是个单独事物,因此不相搭配,可将“涌现出来了”改为“产生了”。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A.……要努力实现这一伟大任务。
B.……要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
A句“实现”和“任务”不搭配,可将“实现”改为“完成”。
B句“加强”和“步伐”不搭配,可将“加强”改为“加快”。
(也可将“的步伐”去掉)
三、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A.勤奋的工作换来了丰厚的成果。
B.全体干部、党员、群众积极努力……终于打了一个漂亮仗。
A句修饰中心语的形容词“丰厚”和“成果”不搭配,可将“丰厚”改为“丰硕”。
B句“漂亮丈”指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全体”和“群众”搭配不当且不合实际,可修改为“广大党员、非党干部和群众……”。
四、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X厂是一家专业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
在此句中,“生产“是动词,和“化工产品”组成述宾词组,其前面的词应该是状语,而“专业”是名词不能做状语,可将其改为“专门”。如:凡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企业,一概追究领导责任。此句“一概”应改为“一律”,“一概”和“一律”均有“表示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的意思,但用法略有不同,“一概”用于动词前仅限于对事物的概括。“一律”则对人事均可。
五、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会议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句子“打扫”和“整整齐齐”不搭配,可删掉“整整齐齐”或把“干干净净”后面的顿号,在“整整齐齐”前面补上,与之相搭配的中心语(如加布置得或收拾的)。
六、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在培训班最后三天的学习,是我们收获最大的三天。
此句主语“学习”和宾语“三天”不是同一事物,因而不搭配,“最后三天的学习”可改为“最后学习的三天”。
七、状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市政府曾将清理露天乱放易燃物当成防止火灾发生的一大隐患。
此句“清理露天乱放易燃”和“一大隐患”搭配明显错误。可改为:“市政府曾将露天乱放的易燃物视为发生火灾的一大隐患,下决心认真清理”。或保留状语,可改为:“市政府曾将清理露天乱放的易燃物当成消除火灾隐患和防止火灾发生的一大措举。
八、状语和补语搭配不当
……请认真贯彻执行,把我市某某工作向前大大推进一步。
此句后一分句是“把”字结构做状语的无主句,“向前”和“大大”都是中心语,“推进”是状语;数量词“一步”属动量词,因而是“推进”的补语,“大大推进”和“推进一步”是矛盾的,可删去“大大”。
九、“前宾语”和“后宾语”搭配不当
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排满了前来敬献花圈的队伍,有刚下夜班的工人;有从郊区来的农民;有机关干部;有解放军战士;有青年学生;还有戴红领巾的孩子们。
此句“队伍”(指有组织的群众行列,是前分句的宾语,也应该是后分句(承前省略)的主语,然而它和后面的宾语“工人”、“农民”“干部”“战士”“学生”和“孩子们”都不搭配。一是将“队伍”改成“人”或者“人群”;二是将“队伍”后面的逗号变成句号,接着加上“队伍中”。
十、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错位。如:今年底无法实现市政府要求的排污达标。
此句可修改为“今年底无法实现市政府有关排污达标的要求。”
2.状语中心错位。如:那时多数居民对城市大搞绿化。
可改为“那时多数居民对城市大搞绿化不理解。”
3.定语和状语错位。如:会议期间,市领导亲切地向英模代表表示慰问。
改为:“会议期间,市领导向英模代表表示了亲切地慰问。
4.状语和主语错位。如:往往有些人不能依法办事。
此句应改为:“有些人往往不能依法办事。”
5.状语和补语错位。如:今春广交会以来,国际市场迅速好转,涤棉布需求量趋增,原安排的X年出口涤棉数量,被外商签订已完。
句中的副词“已”本应做谓语的状语,却放错了位置,“被外商签订已完”可改为“已被外商签订完”。
6.定语和补语错位。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一次性为全厂职工每人增发奖金平均1元。
可改为“……为全厂职工平均每人增发奖金1元。”也可以改为“……为全厂职工增发奖金平均每人1元。”
7.述语和宾语错位。从此,刘X的频繁换工作开始了。
可改为“从此,刘X开始频繁换工作。”
8.状语和宾语错位。X与曾多次协调X集团、X市住宅办解决问题的X街道办事处取得了联系。
应改为“X与曾多次同X集团、X市住宅办协调解决问题的X街道办事处取得了联系。”
9.多层定语错位。
(1)这是有效的提高产量的措施。
此句应改为:“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2)此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反面教材。
此句数量词“一个”应移到形容词定语“很好的前面。
(3)《关于原X省X市教育局长大量挪用教育经费谋取私利的通报》。
此句是某公文标题,“原X省X市教育局长”应改为“X省X市原教育局长”。
10.多层状语错位。如:我们要把反不廉洁斗争依靠法律手段和群众监督坚持不懈地搞下去。
此句状语“把反不廉洁斗争”应同“依靠法律手段和群众监督”调换位置。
11.联合词组错位。如:省委、地委和中央领导同志都到这里视察过。
此句并未表示出按时间顺序的排列,则应改为“中央、省委、和地委领导同志”或“地委、省委和中央领导同志”。
12.复句语序错位:即复句中的分句组合不当,语序颠倒。如:
我们不仅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工作,而且要学习、掌握好它的精神实质。
应改为“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要用这些理论指导工作。”
十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如:烟草历来是国家税收的一大主项,一直实行国家专卖管理,并制定“烟草专卖法”做保障。
此句最后一个分句缺少主语,而成了“烟草制定烟草专卖法”显然不妥。将第二个分句中国家提到前面做主语,变成“国家一直实行站买管理,并制度……“则可消除语病。
2.谓语残缺。如:按现行规定征地费用,我厂确有实际困难。
此句“征地费用”前缺少述语,可改为“按现行规定缴纳征地费用……。”
3.宾语残缺。如:经X会议研究决定,免去X同志办公室主任
应在“主任”后面加上职务。
4.语意不确切。如:我们的产品远销国外,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应改为“国际水平”可改为“国际先进水平”。
5.中心语残缺。如: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将是X尽快发展起来的最好机遇。
此句应在“西部大开发”后面加上“的战略决策”或将主语部分修改为“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十二、成分多余
1.重复同一主语。如:如果这件事还没有到法院的话,这件事应该由工商部门来管。
此句可删除后面的“这件事”并将前面的“这件事”移到“如果”前;也可将后面的“这件事”改为“那么”。
2.异词指同一主语。如:X经过踩点,他窜到这座居民楼。
X和他是全同关系的概念,属主语重复,多余,可将“他”去掉。
3.主语叠床架屋。如:群众反映情况和问题,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此句联合词组做主语,“情况”外延大,包括“问题”,故“情况”和“问题”可视情删去一个。
4.主语重复宾语。……人民币的作应将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句中“人民币”后面“的作用”三个字应删去。
5.谓语多余。如:全市副处级以上干部有X%左右的人在党校或干部管理学院进修学习过。
此句“进修”和“学习”词义相同,应删去一个。
6.宾语多余。如:受益最大的是X自己本人。
此句“自己”和“本人”应删去一个。
7.定语多余。如:一个极平常而普通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此句“普通”即“平常”的意思,两者词义重复,一贯删去一个(保留“普通”好一些)。
8.状语多余。如:有关部门同志在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研究,终于找到了妥善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句“多次”和“反复”词义重复,应删去一个。
9.补语多余。如:这些劳模的事迹都十分生动得很。
此句谓语中心前面有状语“十分”,且语句表达了完整的意思,后面无须赘加个补语“得很”。
10.句式杂糅。如:今年来城市公文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了公文管理法规。
此句是“……根本原因是我们认真宣传……”和“……有了很大的提高,是由于我们认真宣传……”糅到了一起,可去掉“由于”或者去掉“根本原因”。
十三、公文其他
1.党政不分
(1)纯属行政主抓的工作错误地由党委包揽行文;
(2)党的机关公文主送行政部门或单位;
(3)行政机关公文主送党组织;
(4)非党政机关联合行文而党政混杂一并主送。
2.随意请报
(1)主送领导者个人;
(2)多头主送;
(3)越级上报。
3.乱抄滥送
(1)不分有无关系、有无必要,随意抄送上下左右诸多机关、部门和单位;
(2)把“请示”抄送下级机关;
(3)把向下级机关的一般性公文,无必要地抄送上级机关;
(4)对受文单位领导一一抄送。
4.违规行文
(1)包揽部门行文;
(2)错误联合行文;
(3)超越职权行文。
5.标题残缺不全
(1)无发文机关:如《关于X的通知》。
(2)无事由:如《X市人民政府的通知》。
(3)无文种:如《X关于批转X的报告》——介词“关于”后面的述宾词组仅仅反映了事由,等于文种未出现。
(4)无行文单位和文种:如《X报告团在X产生强烈反响》。
(5)无行文单位和事由:如《通知》。
6.文种不伦不类
(1)并用文种:如《X关于X的请示报告》,《X关于X同志任职批复的通知》。
(2)混用文种:《X关于命名省级文明单位的申请》;
(3)生造文种:如《X关于给X资助活动经费的批文》等。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16